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站新闻 · 正文

本站新闻

义诊银针破“冷局”,激活基层中医新动能——安中医药大学师生三下乡,以“简便验廉”针灸技术示范引领,赋能医共体青年中医成长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2 点击量:

一根银针,如何在基层“破冰”?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岐黄薪火,乡约同行”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阜阳市临泉县医共体医院,以义诊为舞台,以“简便验廉”的针灸技术为利器,不仅为当地百姓送去了健康,更生动示范了基层中医的突围之路,点燃了青年中医扎根基层、服务乡梓的热情与信心。

图为团队带队老师高兵副教授给医院职工开展讲座 陈欣然 供图

义诊搭台,银针唱戏:基层中医的“破冰”实战

在阜阳市临泉县单桥、白庙、田桥街道三家卫生院内,中医义诊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带队老师高兵副教授在义诊现场格外忙碌,宣讲结束后,便开始让银针在基层“大显身手”。

现场,针灸疗效令人惊叹。一名女医生因长期伏案工作,腰部疼痛,不能正常蹲起,日常行动极为不便。高兵询问清症状,一针下去,女医生腰部疼痛迅速缓解,“蹲下试试。”虽然疼痛缓解大半,但蹲起仍然困难。“起来,再扎两针。”又两针下去,女医生已经可以缓慢蹲下,原本僵硬的肢体逐渐灵活,在场的其他医生都非常吃惊,纷纷围了上来,排队想要体验。

因为效果灵验,义诊现场陆续吸引了前来就医的群众,大家的赞誉声此起彼伏。“真神了!几针就不疼了!”一位村民竖起大拇指。“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针灸服务!”一位患者家属满脸感激。这些朴实的话语,反映出针灸在基层百姓中极高的接受度,信任也在一位位患者的惊叹中快速建立。

“基层中医发展面临困境,百姓对效果不确定、等待焦虑是重要原因。针灸速效,好转可见,让百姓亲身体验,快速建立信任,是基层中医以及年轻中医打开局面的关键。”义诊时高兵表示。

教学相长,技术赋能:青年中医的“暖板凳”之路

教学现场,高兵充分利用义诊间隙,以刚刚处理过的真实病例为蓝本,展开“手把手”教学。从精准选穴到熟练进针手法,再到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每一个环节都倾囊相授,让在场医护以及队伍中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一位参加“三下乡”的中医专业大二的学生也难掩兴奋,“老师真的太厉害了,看来我们中医专业光学中药方剂还不够,我也要学针灸!”言语之中,尽是对中华瑰宝的自豪与兴奋。

图为高兵副教授为单桥卫生院闻讯赶来的患者行针 陈欣然 供图

普惠可及,精进强技:银针铸就“第一屏障”之路

义诊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乡镇卫生室一次完整的针灸治疗,总费用仅为12元。在医保报销后,患者个人仅需支付6元。这一数字,不仅生动诠释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医保报销后医疗费用的“普惠性”,更揭示了中医药在筑牢基层健康防线中的巨大潜力。

现场一名义诊医生特别指出,若能持续提升基层中医人员的诊疗能力,特别是针灸技术,实现“一针见效”的效果,就能极大提升群众信任度。这不仅能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基层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能激活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市场,使其成为守护万千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基层落地生根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全体成员在单桥镇卫生院前的合影 陈羽丰 供图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岐黄薪火,乡约同行”团队此次临泉之行,不仅是一次送医下乡的义诊,更是一场关于基层中医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与理念传播。团队用行动证明,只要找准定位,掌握利器,青年中医的梦想也能在广阔的乡土大地上熠熠生辉。(图文/高兵 周承瑜 审核/方晓)


下一条:中医学院举行2023年教学创新大赛暨校赛选拔赛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版权所有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 230012

电话:0551-68129429 邮编:230038 皖ICP备02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