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中医基础理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负责人吴元洁教授在少荃湖校区智慧教室B215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痰饮”的示范教学,学院部分教师参与学习和交流。本次公开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综合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boppps等多元教学方法,结合案例驱动方式,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痰饮”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培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夯实中医专业自信。


吴老师首先用问题导入的形式,在PPT上展示中医痰饮相关病证的症状图片,在智慧树翻转课堂APP上进行课前测,并且以“梅核气”的生活案例创设主题情境,既增加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又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吴老师围绕“痰饮是什么?为什么形成?形成以后又能怎么样?中医如何防治”这一逻辑主线进行授课。介绍痰饮的概念,对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概念做了详细的辨析,并且采用同时向大家介绍了“文疯子”“武疯子”等多个生活及临床案例,配以丰富形象的图片让同学们沉浸于课堂情境,随后又对“水”“湿”“痰”“饮”及其他重难点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同学们形成了对痰饮概念的正确认识。授课中,吴老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理论自信。

进入“痰饮的形成”环节,吴老师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随后师生互动,从病因和病机的角度对“痰饮的形成”进行串讲。承上启下,吴老师介绍了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临床意义以及现代研究进展,延伸讲解了化痰基础方“二陈汤”的临证疗效,并通过课后测巩固升华了知识。通过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医临床的显著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知识广度、深度,培养了中医临证思维。
此次吴元洁教授的教学示范活动以生为本的课程设计、丰富充实的教学内涵、深入浅出地课堂讲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将以此次教学示范活动为契机,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化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中医基础教学团队/文图 方晓/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