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团队概况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组而建立。1981年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成立,1986年中医诊断学学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中医诊断学被确定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基础课程重点建设基地”;2001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课程”;2005年《中医诊断学》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以来,我校《中医诊断学》先后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年中医诊断学学科被评为省级B类重点学科;2017、2018年《中医诊断学》课程先后被立项为校级、省级慕课;2019年《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项目获得校级立项;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课程、首批国家一流线下金课。
二、师资队伍
团队拥有董昌武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开发研究会会长单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民间医药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安徽省名中医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1名、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1名,目前共有专兼职任课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学位7人、其中外校毕业博士5人,硕士学位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
三、教学研究
团队目前主要承担中医诊断学、中医四诊技能实训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每年承担不同临床专业约30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总学时在4000左右。团队围绕一流金课建设,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及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近五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各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教材建设上,积极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工作,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单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副主编单位、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健康理念》副主编单位等。课程建设上,以《中医诊断学》省级慕课建设为抓手,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充分结合人工智能,研制人工智能舌诊学习训练与考核平台;开发了《中医诊断学》试卷命题与分析系统及学生手机移动端自主学习系统等。
四、科学研究
团队围绕中医四诊客观化与信息化研究、证候实质及辨证微观化的研究、证候规范化的研究及新安医家诊断方法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等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团队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及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等课题15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
学科带头人董昌武教授团队通过跨学科协同、产学研用结合,在舌象人工智能分析、健康状态辨识与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成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及合肥云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基于多模态舌象信息融合的智慧诊疗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该项目研发的“中医舌诊体质辨识软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并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于广大患者。